平和縣酸化土壤改良公益活動,土壤取樣全面開展
平和縣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南方紅黃壤區域,土壤呈酸性。平和縣資源廣博,物產豐富,是中國柚類第一大縣,被譽為“世界柚鄉,中國柚都”。由于近年工業化進程加速、大量施用肥料、酸雨現象頻發等原因,農田土壤 pH 普遍呈現強酸態勢。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證農產品質量、生態環境安全,平和縣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針對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出臺一系列有力措施,近年,平和縣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
前情提要
6月10日,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平和縣與平和縣人民政府、福建省農田建設與土壤肥料技術總站、集美大學、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在福建平和共同簽署了“平和縣花山溪流域酸化土壤改良千畝示范片建設公益活動合作協議”。平和縣副縣長吳朝東、漳州市土壤肥料技術站林永忠、平和縣農業局李明聰局長及各方簽約代表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約定,瑪塔生態將連續三年為平和縣無償提供總價約160萬元的“特貝鈣”土壤調理劑產品助力項目順利實施。福建省農田建設與土壤肥料技術總站、集美大學、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將負責提供酸化土壤改良措施的技術指導、技術支持、示范方案設計;進行示范片內土壤數據跟蹤檢測監測;相關科普活動、技術培訓等專業支持。阿拉善SEE八閩項目中心將連續三年為該項目的實施開展提供總計約45萬元的工作經費,保障項目成果收集、宣傳推廣有效落地。
該項目將在平和縣建立六個千畝示范片,通過長期大面積科技示范、科普宣傳活動,引導平和縣農戶提升酸化土壤改良意識,形成酸化土壤改良習慣,為促進酸化土壤改良、土地永續利用、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
土壤采樣全面開展
“大伯,你們家現在種了多少畝柚子啊?種植過程中有遇到什么問題?”平和縣酸性土壤改良公益項目主要負責人之一張福生正在果園旁跟農戶了解種植及土壤現狀,6月23日,他帶領權威檢測機構一行人員來到平和縣的六個鄉鎮,進行土壤取樣。
本次取樣采用“S”型取樣法、五點交叉取樣法,對六個鄉鎮種植園根據面積大小設置87個采樣區域,每個采樣區域設置20個分點,共計1740份土壤樣本,采樣結束后混合土樣裝袋,嚴格記錄相關樣本信息封存,以確保樣本的準確性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取樣現場
整個平和酸性土壤改良項目為期三年,計劃采集土壤樣本四次,分別為土壤調理劑撒施前、使用后一年、兩年、三年各一次。通過數據監測跟蹤、大面積示范、項目成果展示向當地農民廣泛宣導,引導農民關注酸性土壤改良。本次取樣為土壤調理劑撒施前采樣檢測,為后期數據對比提供相應依據。
項目主題為“山海聯動”:“海” 通過牡蠣殼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提升沿海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山”通過海洋生物材料的投入, 改良平和縣酸化土壤,實現平和蜜柚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拓展閱讀
-福建省農田建設與土壤肥料技術總站在福建全省建立示范基地,連續多年開展酸化土壤改良示范性推廣,大規模培訓農戶,擁有豐富的推廣經驗和土壤改良基礎數據。
-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是中國土壤學會下設分支機構,專注于土壤知識科普工作,不斷推動國內土壤科普的交流與合作,共享新成果,推動中國土壤健康傳播 。
-集美大學副校長曹敏杰教授團隊近十年致力于貝類副產物的高值化利用,踐行變廢為寶、扶貧助農、保護土壤的目標。團隊成員上山下鄉,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大量土壤調查與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多次為農戶進行種植技術講解及土壤相關知識的普及,開展“治土扶農”的公益事業。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是中國首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以企業家為主體,以保護生態為目標的公益環保社會團體。